24 Feb, 2016 | Long
所谓土生,指的是土生土长的意思。马来语中Peranakan一词的直译含义是:“...的孩子”或“由...所 生”。一般用来形容外来移民与当地女子(土著)所生的后裔。
土生华人的定义是指男性华人和女性土著通婚后所生下的后裔。一般相信,土生华人的历史可追溯 到17世纪或更早。然而,土生华人不能和Peranakan化上等号,Peranakan不单指土生华人,意思为 侨生,还泛指外来移民和当地女子所生的后裔。例如南印回教商人与当地女子通婚所生的后裔,我 们称为Jawi Peranakan ,南印兴度教商人和当地女子通婚所生的后裔,我们称为Chitty Peranakan, 土生华人只是Peranakan的一部分。
一般人称土生华人Peranakan Cina ,有些人称他们为“海峡华人”Strait Chinese 或“海峡出生的华 人”Straits-born Chinese 或“峇峇”Baba 。海峡华人指的是出生于海峡殖民地(马六甲,槟城及新加坡) 的华人。土生华人被称为“海峡华人”是因为他们居住在1826年成立的英属“海峡殖民地”。不是所有 海峡出生的华人都是土生华人。在海峡出生的华人中也有“新客”( 即移民)华人(无土著血统)。 由于土生华人的数目庞大,Peranakan一词无形中变成了与华人社会有关的名词。“峇峇”专指外来男 子和当地女子所生的男性后裔而女性后裔则称为“娘惹”。
土生文化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呢?众所周知,东南亚处于季候风区,一年两季:东北季候风和西南季 候风,季候风促进了海上贸易。从古至今,东南亚就成为了重要的商贸枢纽,也是国际贸易的交叉 处。各地的商人被东南亚利润丰厚的纺织品、香料所吸引而到东南亚来贸易。世界各地的商人随着 季候风将货物运到东南亚,以换取东南亚的特产,多数的商人随着下一个季候风返回家园,但有部 分的商人在这里落地生根,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,不单是生理上的需要,同时也是生意上的需要。 当时的商人都不会带着家眷一起去经商,有些也还没成亲。
土生华人社会的出现是由于早期的中国南方商人经海路来到东南亚(包括印尼爪哇及苏门答腊沿海 地区,马六甲和槟城)一带经商。后来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,控制能够为他们赚取丰厚利润的香 料(甘密和胡椒等)专利权。出于城市的建设需要和对中国商品的需要,西方殖民地以利诱、胁迫, 甚至拐掠等手段千方百计招徕、招募中国移民。这些华人多数是单身汉,他们娶土生女子为妻。他 们的后裔也就是土生文化的祖先。新加坡的土生华人源自马六甲,马六甲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统治。
19世纪初,英国在新加坡建立了新的殖民地,莱佛士便邀请马六甲峇峇社群迁住新加坡。当时许多 华人看到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潜能,因此举家搬到这个小岛来。由于峇峇受西方教育懂得英语,获 得英国人的认可,因此成为在英国管治期间有影响力的华人社群。有一部分的土生华人从事国家行 政和公务员职位。由于长期和英国人交往,效忠英女王,也被称为King Chinese 。他们受到英国人 的重用,和洋人官员打交道,因此有很多机遇与商机,所以生活基本上较富裕。土生代表人物有陈 金声,陈笃生和林文庆等人。在新加坡,Peranakan主要聚居在翡翠山,后来他们移居至加东和如 切。
土生华人的特点使用峇峇马来语来交流。土生华人文化很重视衣着礼仪。注重礼仪的土生华人,衣 着和珠鞋的颜色代表着对客人和家人的尊重。上身穿卡巴雅,下身穿峇迪纱笼,再配上珠鞋,这样 的组合就是土生娘惹的传统服装。卡巴雅的特色是富有马来服装色彩,开襟长袖上衣,上衣没有纽 扣,可使用别针别住,一般使用3个胸针(Kerosang)把衣服扣上。由于孩子由母亲照顾,因此饮 食穿着偏向母亲,带有父亲特色的除了姓氏,就是信仰和价值观。峇峇马来语就融合了父母的语言 精髓所在。所谓峇峇马来语,指的就是参杂汉语借词的马来语。
一言以蔽之,Peranakan是一个以文化来认同的身份,所以除了必须具有当地土著的血统,拥有文 化方面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。土生文化包括了吃的、穿的、讲的,所有衣食起居,生活习俗等,如 果没有这些文化元素,你就不可能觉得你是土生社群里的一份子。